<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365bet网上娱乐网址 -> 法院要闻

        用实际行动诠释司法为民

        ——全市法院加强群众工作侧记

          发布时间:2013-01-08 10:58:21


            近年来,全市两级法院不断强化“联系社会、联系群众”工作机制,探索推广了“一村一法官”联村模式,积极实施法官工作室工作举措,创造完善“司法联络员”制度,走出了一条司法贴近群众、司法服务群众、司法依靠群众的新路子。

        服务群众矛盾纠纷不出村

            “张法官,俺家里出大事了,你能帮俺吗?”2012年5月18日上午,淅川县龙城街道郑湾社区的肖某给“一村一法官”分包法院干警张长海打来电话。

            原来,肖某和爱人为家里老宅翻新的事闹了别扭,妻子声称要离家出走,并向肖某提出离婚。

            张长海接到电话后,第二天便邀请村组干部一起到肖家化解纠纷。经过近一天的耐心说服,肖某的妻子认识到自己的做法不对,一起家庭矛盾被成功化解。

            为了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南阳市中级法院在全市法院推广了由西峡县法院首创的“一村一法官”工作模式,群众有疑难可第一时间联系到包村法官。2011年,“一村一法官”工作机制在全省法院得到推广。

            去年以来,南阳法院包村法官共列席村两委会议2600余次,排查处理矛盾纠纷3473件,其中,通过包村法官联系化解2879件,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难事不出县,矛盾不上交”的良好局面。

        贴近群众 法官乡亲一家人

           2012年5月28日,由于刚下过小雨,新野县新甸铺法庭的工作人员在下乡办案途中,警车不小心滑到了路旁的沟里,被正巧路过的村民杜某和艾某发现,杜某立即跑回村里喊人,最终在村民们的帮助下将警车拖了出来。

           事后艾某说:“自从在村部设立了法官工作室,法官们不仅帮我们解决纷争,农忙时节还帮助我们干农活,相处时间长了,简直就是一家人。”

            艾某所说的“法官工作室”是新野县法院落实法官联系基层,服务群众工作的一个缩影,也是对“一村一法官”工作模式的进一步推进。2010年,新野县法院在15个乡镇的266个行政村中选取10个村作为试点设置了法官工作室,一名法官负责联系5至6个行政村,要求联村法官每周要在法官工作室至少坐班三天,主动与群众沟通,倾听群众对司法的需求,聆听群众呼声,体察民情疾苦,以真情暖民心、顺民意、合民需。同时,延伸司法预警职能,主动利用提示函、司法建议书等形式,对排查发现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困扰群众生产生活的“难题”,向县、乡镇街道党委、政府提出建议,避免事态扩大、方便群众生产生活。

            新野县法院通过“法官工作室”召开不同形式的群众大会、群众代表大会或者村组、党员干部会749余场次,排查、化解矛盾纠纷983余件,受到了党委、政府及社会群众的好评。在河南省社情民意调查中心组织的满意度专项调查中,新野县法院居南阳市首位,在全省进入前30名,这项实实在在贴近群众的惠民机制也正在全市法院推广。

        依靠群众 司法难题得化解

            “悔不该为了那点钱逃这么远,担惊受怕不说,还被罚了款,得不偿失啊!”时至今日,为逃避执行远躲贵州的杨某,每每谈到自己的“逃债”经历还是悔恨不已。

            2011年6月初,邓州市法院执行干警在被执行人杨某的一工友处得到了杨某打来电话的号码,发现该号码是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自治州从江县的一固话座机。执行人员便不顾辛苦,立即赶往从江县,并对当地银行开展拉网式排查,最终查到了杨某的银行账户,依法予以冻结,迫使杨某履行了义务。杨某的行为因涉及规避执行,还被法院处以罚款。

            为有效化解执行案件中人难觅、财难寻的难题,2011年,南阳中院探索建立了执行联络员制度,把办事公道、善于做群众工作的基层干部和群众聘为执行联络员,其主要职责是提供一切有利于执行的线索,协助解决案件执行中的一些矛盾。提供杨某电话信息的正是邓州法院的一名执行联络员。

            鉴于执行联络员工作机制运行一年多来取得的突出成效,2012年初,市中级法院又在该项机制的基础上建立了司法联络员制度,从村组干部、人民调解员中选拔5000余名作为司法联络员,形成了覆盖全市209个乡镇、44个街道和4381个行政村的司法联络员网络体系,充分发挥他们熟悉乡土乡情的优势,协助法院办理案件,化解群众矛盾,搜集证据,提供线索,积极破解送达难、执行难等问题。

            “司法的人民性不仅仅是为了群众,在一定程度上也包含依靠群众的因素,司法联络员长期扎根于基层,跟法官相比更有贴近群众的优势,他们地情明、人头熟、关系清,如果利用好了,就相当于为法院装了‘千里眼’,安了‘顺风耳’,很多难题迎刃而解。”市中级法院院长庞景玉这样评价推行司法联络员制度的意义。

            截至目前,全市法院5000余名司法联络员共协助法院送达法律文书4321份,帮助诉前化解矛盾纠纷1379件,司法与群众的联系得到进一步强化。

        责任编辑:A     


        关闭窗口



        Copyright©2023 All right reserved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4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