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法学园地 -> 业务研讨

        邓州法院离婚案件的调查与反思

          发布时间:2012-10-17 12:54:23


            今天,我们在倡导婚姻自由的同时,同时也在探究如何保持家庭的相对稳定。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婚姻于个人而言不啻于人生的头等大事,婚姻于家庭而言,稳定和睦的婚姻关系可以维系长远和谐的幸福家庭,于国家社会而言,家为国之基,家庭的安定和谐在很大程度上有益于国的长治久远,而家之稳定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婚姻关系的维持,可以说婚姻是维系社会稳定一个重要的调节器。        

            婚姻案件的增多就意味着家庭的不稳定,家庭的不稳定则势必会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离婚已再是一个纯粹的个人家庭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由此言之,我们对于现阶段婚姻状况的考察能更好预测的家庭之走向,更好的研究婚姻这个调节器如何走向,更好的建立稳定和谐的社会和家庭。

            笔者通过对邓州法院近五年来婚姻纠纷案件的数据整理和分析比较,以期得到一点有益的见解。

            一、从2006年至2010年四年来离婚案件的数量比较及分析

            邓州法院五年年来离婚案件收案情况:2006年离婚案件835件,占当年民事案件的32%;2007年离婚案件数936件,占当年民事案件的35.8%;  2008 年离婚案件数1005 件,占当年民事案件的41.1%;2009年离婚案件数738件,占当年民事案件的43.6%;2010年离婚案件数713件,占当年民事案件的47.1%。

            从以上数据中可以看出,离婚案件虽然在数量上有所增减,但其在当年民事案件中所占的比例是呈逐年上升趋势的。

            一方面反映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邓州市由纯粹的农业大县逐步转变为以农业为主,加工业、服务业为辅的较大县城。在这一进程中随着经济发展的变动,不可避免影响着人们的家庭生活,整个社会处于转型期,人们的生活价值观多元化,经济物质基础的变动更是带动了人们对生活不断需求,从而传统的婚姻价值观念不可避免的收到挑战和肢解,在社会转型期由于大环境的浮躁氛围,人们也失去了更多的耐性和心平气和,带着一份浮躁的心态去经营婚姻,其结果必然是去留皆匆匆。

            离婚案件的比列居高不下,也反映了当下生活经济发展过程中人们的心态,考察这一事实对我们更好的认识当前社会转型期具有很大的参考意义。

            另一方面:在离婚案件中我们更多的关注,调解的比列在不断上升,这也反映出调解与判决作为人民法院解决民事纠纷的两种主要方式,正如我们一贯对民事案件所要求的,相比较而言,调解是根植于我国历史文化传统并经过长期司法实践证明有效的纠纷解决方式,具有化解矛盾彻底、效率高、成本低、人性化等诸多优势。提出“调判结合”,就是强调调解和裁判都是人民法院调处民事纠纷、定纷止争的手段,其目标都是案结事了,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社会和谐。在离婚案件的审结中调解的比例占很大的部分,这也充分说明我院在调判结合上,很好的适应,更好的维护了当事人的利益,更好的化解当事人之间的矛盾,同时提高了司法效率。

            其离婚的原因不外乎:

            1.婚前缺乏了解认识,感情基础差。

            这一原因在农村离婚案件中表现的更为突出,很大原因是受当事人自身条件的约束,很多当事人结婚前为数不多的见见面,更多的是“一锤子买卖”,当事人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结婚,就匆匆结婚。

            2. 婚后难以培养起牢固的夫妻感情。

            为现实生活的需要,一方长期在外工作或打工,有些更是结婚后几天就出门打工,没有来得及加强婚后的感情培养和巩固。使其婚姻来也匆匆去亦匆匆。

            3. 两地分居和婚姻观念变化为第三者介入提供了空间和条件

            婚姻观念的转变,使得很多当事人对家庭、对配偶缺乏应有的认同感,随着社会的流动性加大,抵制不住外界的物质诱惑,使其移情别恋,产生婚外情。

            4.对家庭缺乏责任心是导致离婚的主要因素。

            婚后的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琐碎日子,夫妻之间免不了发生摩擦,如不能及时化解,积怨太深,日积月累后必将影响夫妻感情,从而导致离婚。

            法不外乎于人情,法关乎于人情,法律不一定全是冷冰冰的铁面,也有她温情的一面,法律虽然解决不了生活的所有问题,但通过对法律案件的解读可以给我们一盏指示灯,能给出一些积极意义的建议,为婚姻中的当事人提出一点点提示,走好婚姻之路。

            在笔者调阅的案卷中,其中有很多当事人,为一些家庭琐事,发生口角,而不能容忍对方,进而提起诉讼离婚者居多,70后与80后是离婚占有很高的比例。

            反观父辈们的婚姻,他们虽然大多数是“媒妁之言父母之命”而结合到一起,有些甚至是几面之缘,婚前也缺乏了解,但他们的婚姻却很稳固,究其原因他们有的事更多的一份忍耐和责任。是对家庭的责任,是对生活的忍耐,他们从婚姻中去了解另一半,由于家庭背景、认识等各种的差距让他们经常发生争吵,在争吵中磨合,更随着我们的出现,他们多了一份对生活对婚姻的忍耐和责任。就是这份忍耐责任,让他们渐渐地学会了忍耐、宽容,使他们建立了一个持久稳固和睦的家庭。

            “木桶理论”的提出者是美国管理学家彼得。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木桶的盛水量不是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一块木板。这就是说构成组织的各个部分往往是优劣不齐的,而劣势部分往往决定整个组织的水平。婚姻家庭也是这样,经营好一个家庭的总体稳定和幸福也往往取决于此短板,家庭中的最短的那一块木板就是夫妻对家庭的责任,归根到底就是容忍,忍耐。正如有人所说的那样:婚姻,是需要忍耐的。忍耐将磨砺出爱的光洁,使婚姻在坚硬的同时润泽而美丽。适度的忍耐,是人类的高贵品德,或许忍耐挽救不了摇摇入坠的婚姻生活。但是,对解决婚姻家庭中的诸多矛盾,绝对是一剂很好的良方,加固好婚姻中的这段短板,使婚姻更加稳定持久。

        责任编辑:A    


        关闭窗口



        Copyright©2023 All right reserved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402号-2